“八个发展”
开启“三个努力建成”新征程新局面
(一)向海发展,以蓝色思维推动唐山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城市转变。一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。积极“走出去”“引进来”,以深耕日韩、蒙俄为重点促进外资、外贸、外经融合发展。推动中国(河北)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率先突破、走在前列,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000家以上。强力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量提质,打造中国北方跨境电子商务总部基地,年内跨境电商企业突破800家。畅通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,年内出口实绩企业突破800家,新建海外仓5家以上。二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。编制港口发展规划,优化两大港区功能定位,加强与天津、秦皇岛、黄骅等环渤海港口群协作,努力建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、综合贸易大港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。着力提升港口能级,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.6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0万标箱。着力提升港口贸易功能,加快构建LNG、精品钢材等六大物流贸易加工中心,推进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和交易、金融平台建设。积极引进结算中心,发展期货现货贸易,年内港口贸易额突破3000亿元。着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,发展港口后服务业。三是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跨越崛起。实施“海洋+”行动计划,打造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。加快推进首钢京唐、河钢乐亭、丰南纵横等沿海精品钢铁项目,建设北方沿海地区大型临港新型装备制造基地。以国际标准抓好唐山国际旅游岛、曹妃甸龙岛开发建设,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滨海休闲度假全域旅游目的地。四是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。打造全省前列、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。
(二)转型发展,以调旧育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坚持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产业发展方向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实施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,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。一是抓好产业迭代升级。做强做优主导产业,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精品钢铁基地、绿色石化基地、能源储备基地和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。做大做专新兴产业,推动特种机器人、智能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有中做优,加快发展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,着力培育应急等未来产业,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持全省领先水平。培育壮大特色产业,每个县(市、区)重点发展2-3个特色产业,提高县域产业竞争力。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,引导民营企业家“二次创业”。二是抓好创新驱动战略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、“凤凰英才”计划,持续抓实“四个一百”活动,推动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质量双提升。三是抓好延链稳链强链工程。延伸优化产业链,稳定畅通供应链,完善提升物流链,注重补强创新链。四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。紧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、产业转型升级等10个方面抓招商,围绕“一港双城”建设、新基建和国家政策取向等10个领域上项目,确保每年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1200亿元以上、新开工100个以上。五是抓好“危”中之“机”。紧跟“疫情后”产业发展新趋势,抢抓线上医疗、数字经济、新基建等行业风口,超前布局生命健康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培育发展一批新业态新模式。突出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,加强5G、数据中心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一批“5G+工业互联网”示范工程,年内全市上云企业突破1000家。
(三)协同发展,以战略眼光打造京津发展第二空间。在融入京津、对接京津、服务京津中谋求最大化发展,当好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。聚焦“产业转移”,着力打造产业协作高地。聚焦“互联互通”,着力加快交通一体化步伐,全面加快京唐城际铁路、遵秦高速唐山段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,强化三女河机场枢纽功能,融入京津唐半小时经济圈、生活圈、物流圈。聚焦“联防联治”,构造绿色生态屏障。积极做好重大生态工程的“加法”、节能减排的“减法”、产业转型的“乘法”和污染防治的“除法”,为区域环境治理做出“唐山贡献”。聚焦“协同创新”,着力吸引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,将唐山打造成京津冀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,每年引进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个以上。聚焦“共建共享”,深化与京津在教育、医疗、文体等方面合作,推进与京津卫生信息系统互联共享,探索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互通互认机制。
(四)绿色发展,以铁的意志建设健康唐山美丽唐山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,统筹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,年内空气质量退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排名后十位,所有县(市、区)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全省排名后30位。深化全域治水清水润城三年行动,严格落实河湖长制,确保国省控断面达标率为100%,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类。抓好农用地污染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状况深度调查,完善农村生活垃圾、固体废弃物治理体系,全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。巩固拓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,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。
(五)融合发展,以“一港双城”引领建设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。坚持走港产城融合发展之路,按照全周期管理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,突出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属性,推动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“双提升”。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。对标雄安新区、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先进经验,结合编制“十四五”规划,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、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设计,推动“多规合一”,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和刚性。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。主城区突出扩容提质,把南湖“城市会客厅”、站西“城市门户区”、唐山花海“城市后花园”、老交大老火车站“文脉传承地”、国丰“钢铁退城”样板区、京唐智慧港“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”、城南“产城互促融合发展示范区”等重点片区作为主战场,加快推进新体育中心、南湖CBD、站西片区回迁房、交大园等重点城建工程规划建设。持续推进城区道路升级改造,抓好唐古路翻修等重点工程,加速丰润区、丰南区、开平区、古冶区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,打造组团式发展“升级版”。曹妃甸区突出全域统筹,建设高品质现代化滨海城市。县城建设突出品质特色,规划城区人口超过20万的县城按照中等城市标准打造,不足20万的县城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生小城市。三是坚持高效益经营。强化经营城市理念,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,精准抓好业态选择和产业导入,推动城市经济高端化、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。四是坚持高效能管理。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、智能化、社会化。
(六)统筹发展,以乡村振兴战略提速城乡一体化步伐。着力打造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乡村振兴“唐山样板”,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上走在全省前列。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升级加力,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,大力发展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、品牌农业、质量农业,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升级加力,持续实施乡村振兴“十百千”工程,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控机制。在巩固扶贫脱贫成效上升级加力,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,不形成新的贫困人口。
(七)共享发展,以民本思想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事情,兜牢基本民生底线,让796万唐山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。聚焦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注重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实效性,抓好老旧小区改造、市政管网改造等20项民心工程。做好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退役军人、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,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。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,动态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。加快建立覆盖全民、城乡统筹、权责清晰、保障适度、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,做好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,让群众更多更好共享发展成果。
(八)安全发展,以政治担当守好首都“东大门”。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,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努力让唐山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。一是着力防范化解卫生健康领域风险。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,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。持续改善城乡公共卫生环境,开展常态化、制度化爱国卫生运动,形成讲卫生、爱清洁的社会风尚和行为习惯。二是着力防范化解城市化领域风险。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,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、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建设,针对性解决“城市病”。加强移动互联网、地理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,提高风险预测、预警、预防能力,增强城市安全管理的预见性、精准性和高效性。三是着力防范化解自然生态领域风险。全面做好地震、洪水、大风、森林火险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范、减灾、救助工作,强化监测预警,加强应急队伍建设,提升应急物资储备能力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突出防震抗震工程建设、地质隐患排查治理、避险场所建设,精准提升城乡建筑抗震等级,科学有效应对各种地质灾害,打造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防震减灾示范市。四是着力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风险。做好信访工作,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。
图解:
为实现“十四五”和远景发展目标,唐山将重点聚焦“八个发展”,坚持系统观念,统筹当前长远,推动唐山发展方式系统性变革、整体性转变,努力实现发展质量、结构、规模、速度、效益、安全相统一。唐山“八个发展”具体是什么?带您图个明白。
精彩评论